▲連接望鄉與久美部落的千歲吊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▲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便是開門「見玉山」

……真.的.出來了ㄟ!
今兒個玉山真的露臉了呢!趕緊拿出相機拍上幾張照片。

梳洗完畢開著車兒我們往千歲吊橋出發,
長約200公尺的千歲吊橋橋寬約只有一米左右,橫跨在阿里不動溪上方。
據說走過吊橋可以延年益壽,另一說是走吊橋時不可回頭,不然會折壽,
還有聽說,吊橋兩邊未設鐵網時有酒醉的人不慎摔下去掛掉了……後兩者我並未跟Amy和Lina說。
其實部落的人經常騎著摩托車就給他一氣呵成的騎過去,
所以儘管橋身有些木板已經破損或缺洞,胖子我仍然給他放膽走過啦!
橋的那一端連結著久美部落,雖然近年來兩部落已不再只依賴這座吊橋相通,
但這座吊橋還是聯繫著部落人的古老情感。


▲橋下是阿里不動溪

剛剛查網頁時,正好查到一條最近的新聞,印證了部落人對這座橋的感情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員警義修吊橋 盼千歲變萬歲
2008-08-16 中國時報 【沈揮勝/南投報導】

荒山深谷,傳溫馨事!南投縣布農籍員警伊比.伊斯卡卡夫特,感於家鄉吊橋年久失修破損,九二一震災以來,常利用假日和下班義修橋板,讓居民進出部落,不必再心驚肉跳,也希望它從原來的名稱「千歲」,延壽為「萬歲」,讓子子孫孫能繼續使用。

橫跨信義鄉阿里不動溪、位在久美和望鄉兩部落間的千歲吊橋,建於清光緒年間,長度約兩百公尺。該橋曾為羅娜、久美、望鄉三個原住民社區,往來的主要路徑,對地區的交通便利性扮演著吃重角色,一直到廿多年前新中橫開通後,才逐漸被公路取代。

失去光環的老吊橋,並未完全被冷落,反而在觀光方面找到新定位,甚至在多次天災公路中斷時,適時發揮替代步道的功能。不過因地方政府財力不足,橋面失修木板嚴重腐蝕。

伊比.伊斯卡卡夫特著眼於遊客和鄉親安全,常利用假期備木板修復。他長期默默為地方安全付出的善行,昨天被分局長王培華發現。信義分局期盼,相關單位能派人勘驗並評估全面整修的可行性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那員警的姓和民宿主人家同姓氏呢。

在此要稍微更正一下上面的資料以免誤謬:
千歲吊橋雖於清光緒年間始建,但目前的橋是舊橋風災損毀後民國62年又重建的,
為發展觀光,民國87年橋面又重新修繕過塗上色彩。

從吊橋彼端走回來時,正好有一騎著摩托車的部落人帶著一隻黑狗過橋,
還好我已經快走回望鄉這頭了,
不然在吊橋上被摩托車追在後面,真是一件可怕的事。


▲小黑的平衡感真是好

吊橋前的一片敏豆園,部落婦女一大早便在園裡辛勤工作著,
路的一端走來一個抱著好多個空提籃的小朋友,
是敏豆園婦女的小孩幫著媽媽的忙呢。
小朋友過完這個暑假才正要上小一而已,真是乖巧,
我們離去前他還跟我們揮手再見呢!


▲靦腆乖巧的敏豆園小朋友


▲雜草上的晨間露珠


▲薑園除草的婦女

我們把車開到谷廬巴的停車場,然後步行逛部落的菜園,
老薑田裡三位正在除雜草的婦女,也變成我們的麻豆兒,
我也才搞清楚原來嫩薑放著不採並不會變老薑,它們是不同的品種。
沿路走走拍拍,才走不到半圈田園、獵人古道石階還沒踏上一步,
我們就得上遊客中心吃拿早餐,並準備離開部落了,
好吧,未完成的,一切留待日後的機會吧!


望鄉部落初探照片
望鄉部落照片
望鄉部落初探
望鄉布農度假部落網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葛芮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