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今天兩朵花都開了,好高興呀!



■換個角度瞧瞧!


■每朵花壽命只有1-2星期,得好好欣賞啊。


■左邊的那盆,加加油囉!


關於一葉蘭 ── 摘自「苗栗區農業改良場」資料
台灣一葉蘭為原生於台灣高山的球根類蘭花,原產地分佈在海拔1500-2500公尺檜木林,常綠闊葉林邊陲或岩壁表面的苔蘚叢中。在台灣北迴歸線以北的山區,如台北七星山、宜蘭太平山、新竹五峰、苗栗楊梅山、鹿場大山、加里山、嘉義阿里山等,都有它的蹤跡。

1911年由當時東京大學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博士命名為Pleione formosana Hayata,Pleione原指希臘神話中的美麗女神,意指這類植物的美麗花朵。

它們最顯著的特點為具有一個發達的假球莖,可供水份及養份的貯藏,且一球只長一葉,故名臺灣一葉蘭。日本人因其具有嘉德麗亞蘭般的大花朵,故稱其為「大輪珠露草」或「臺灣珠露草」,大陸因其球莖如蒜狀,稱其為「獨蒜蘭」,英美人士則欣賞其小巧可愛之態,稱其為「窗台蘭」、「印度番紅花」或「尼泊爾番紅花」。

■植株形態
本種屬於地生、石生或少見氣生草本植物,假球莖呈卵形或圓錐形,深紫或綠色,通常有4-6個芽,但只有第4芽與第5芽會萌發,頂端亦可分化1-3個頂芽。假球莖上著生一枚葉片,開花時幼葉伴生,開花後葉片才充份成長,葉片呈倒披針形,長15-30公分,寬3-6公分,球莖在5克以上均有良好的開花率,花序由假球莖基部的芽抽出,高5-15公分,球愈大,具有雙花序或參花序及每花序2朵花的機會愈大。花直徑6-10公分,花色由粉紅到粉紫,白色也有,但量少被視為珍品。唇瓣上佈有黃斑、褐斑或紅斑,前端邊緣呈鬚狀,中央微凹,其上有2-5條薄片狀龍骨。朔果紡綞形,授粉後約6-7個月成熟。種子極微小,量多,在自然界中需與蘭菌共生才能發芽,目前可用無菌播種法進行人工繁殖。

■栽培曆
臺灣一葉蘭栽種約在2月中旬到3月上旬進行,種下後約3-4個星期開花,花期約1個月,每朵花壽命僅1-2星期。花謝後葉片快速生長,6月中旬開始進入花芽分化,至8月下旬時花芽已形成。9月下旬雨量漸減,加上10月中旬左右早霜刺激,到11月時葉完全黃化後,母球萎縮,子球成熟進入休眠,此時便可採收。採收的球莖經清洗、修整、選別後,消毒處理15分鐘,乾貯於5℃冷藏庫,冷藏1-2個月便可販售外銷。外銷的種球依直徑分級,2.1公分以上者為可販售球,共分四級,小球為2.1~2.5公分,中球為2.6~3.0公分,大球為3.1-3.4公分,特級為3.5公分以上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葛芮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